如是我闻 地道英伦(City Walk故事会│导游帖│非攻略

微博:(欢迎沟通)http://weibo.com/u/2703141543

前言
最近英伦风正劲,007热映,今天就来聊聊英国。


如果问我邦女郎中最喜欢谁,那一定非M夫人莫属,我很好奇最初是谁设定的这个角色,让叱咤风云的邦德以一位优雅的女士为首是瞻,后来想想也是合情合理,英国不还都是女王的吗?那么英国人到底是有多么“绅士”呢?为女士拉门打伞不说,连权利都让给女人来支配,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个lady first的“绅士国度”呢?经过半个月的英伦生活我才发现,原来英国的“绅士”们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和伊丽莎白二世60年前登基时普天同庆的场面不同,800年前当英国迎来第一位女王时,“绅士”们直接把女王赶出了伦敦。那时候的英国人还没有收敛起粗鲁、野蛮的天性,想想现在的英国足球流氓,便还是祖先的老样子。而所谓的“绅士”也只是一个贵族头衔而已,并没有现在的内涵。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奢华的物质生活使得“绅士们”开始优雅起来,不过这还不是真正的“绅士”,因为“绅士”从来就不只关乎优雅。最终,经过工业时代的鼎盛和二战后衰退的英国,才形成了那种对力量的全新认识,一种强者懂得尊重弱者,强大且不失谦逊的品质,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值得标榜的“绅士风度”。


在英国听到最多的词应该就是“sorry”,“we say sorry for every thing……”一位老妇人这样告诉我说。是的,优雅谦逊的“绅士风度”不仅仅是男人的专利,而是整个国家的特性。


预览10图:






2016-1-11 11:05 








2016-1-11 11:10 

外加1张高地极光、1张全景



(能找到北斗七星吗)




自留



开始前玩个游戏,猜猜他在干什么?


想好了吗?答案看这里(38楼)

2016-1-11 11:15 

出发前的准备
酒店
英国的房价确实令人咋舌,尽量提前订吧

签证
本次由于签证的各种问题,掉队了好几位小伙伴,所以结合他们的情况和我的体验,简单提示几个注意事项吧:

1漫长的等待时间:提前1-2个月交签证申请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交签证时据说平均出签时间为5周…;
2昂贵的加急费用:加急费是1200元!但如果交晚了,千万别怀着侥幸心理省加急费,万一机票、酒店甚至假期全泡汤了,损失则更大;
3形同虚设的预约(北京):提交签证需要预约办理时间,如果你在北京提交的话请无视预约时间早点去吧,因为签证中心现场也无视了你的预约时间,是按照当场拿号排序的,而且效率极低,所以,交签那天千万别安排太紧张哦;
4资金证明到底要多少?所有中介都会要求你提交5万以上的资金证明,的确,资金证明是重要考察项目,如果资金证明不足确实会导致拒签。那关于资金证明有没有明确点的标准呢?虽然在网站上咱们找不到明确说明,但通过和签证中心工作人员沟通,标准是这样的:资金证明足够覆盖你要在英国所需花费即可,在英国的预计花费是自己填在申请表格中的,比如我当时填了3万,也就只交了3万的冻结证明。

物品
出门总要带上拖鞋、牙刷,酒店大多也都不会提供;
去资本主义国家带身儿体面的衣服总是方便一些;(虽然本次出行我又没用上)
退税的蓝卡也会很有用( );
电话卡,在北京签证中心可以领到LEBARA公司的免费SIM卡,充值5英镑,办个500MB流量套餐(30天)便可使用;
防蚊液,被苏格兰高地的大蚊子咬上一口真是要恢复好久;
去英国,好歹穿件风衣吧:)

2016-1-11 11:19 

伦敦的荣耀与灾难



伦敦无疑是当今最具时尚魅力的大都市之一,同时它也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都。和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英国人”或者说所有的统治者好像都对这座城市特别的偏爱。从伦敦建立之初到今天,它几乎一直都是不列颠群岛的政治中心,所以伦敦便是最英国的地方。

    从市郊附近的巨石阵便可知道,伦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史前文明,而正式把伦敦带上历史舞台的则是公元1世纪罗马人的入侵。不过现如今除了不起眼的残垣断壁和废弃水渠外,已经看不到当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筑风采,但罗马人带来的先进技术、制度、文化则一直影响着这片土地,即使在罗马人撤退后的1500年中由本地人兴建的恢弘的罗马式建筑也层出不穷。


伦敦塔



伦敦塔最初是罗马人的要塞,不过木质的要塞早已荡然无存,如今结实的石质堡垒是紧随罗马人之后的又一位侵略者同时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成功的侵略者--诺曼王朝威廉一世所建,后来还经过三次扩建才形成今天的样子。它曾被用作多种用途,除了要塞、皇宫的基本功能外,还曾被用作监狱、军械库、藏宝库、造币厂、办公楼以及动物园(展出的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送来的三支误以为是豹子的狮子,而它们的雕像现在就在主入口旁),从这五花八门的用途上便不难看出这座建筑对英国人有多么重要。同时,在历史上伦敦塔的重要性也是非比寻常的,控制这里就相当于控制了这个国家。





正如手中门票上所印的这句话“your ticket to the past”,这确是一段穿越时光的旅程。走过跨越护城河狭长的甬道,通过两座坚固的门楼才能进入到城堡外墙,设想自己若不是今天的游客而是几百年前攻打这里的士兵,站到这里便已是九死一生,然而这仅仅是外墙,接下来等着我们的便是布满枪孔的“Bloody tower”,通过这里的碉楼才可进入城堡内墙。显然历史上没有什么人能到达这里,否则爱德华一世大概也不会在内墙至外墙间的区域建起一座行宫,又或许是他太爱泰晤士河的河景吧。



2016-1-11 11:26 

穿过优雅的中世纪宫殿站到内墙墙头,城堡核心建筑“白塔”才映入眼帘,这座由法国运来的石头砌成的堡垒因最初白色的墙漆而得名,是城堡里最早的建筑。当年征服者威廉入侵英国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欧洲文明,当然也包括奴隶制度,为了巩固政权、镇压反抗,他在全国范围修建了十足震慑力的石头城堡。如今,透过白塔上诸多窗洞看到的已不再是冷冷的弓箭,而是华丽玻璃窗后好奇张望的游客。现在的白塔已改造成了博物馆,通过展览的方式向我们讲述它的历史。






千万不能错过的是二楼东侧角落里的圣约翰礼拜堂,厚厚的石壁和众多的拱门保持着早期的罗马风格,这里的装饰已简洁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而通体白色的石壁辉映着柔和的阳光让人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圣洁感,连隔壁喧闹的参观大军踏入这间与众不同的房间时也会不由自主的安静下来,如果厌倦了拥挤的参观人流,不妨在这里多坐上一会儿。









伦敦塔内还有一些其他景点和展览,如果不着急的话可以慢慢游览直到傍晚,但千万不要错过关门时间,因为从中世纪起,守卫严密的伦敦塔便恪守禁令:从晚上交接钥匙到第二天换岗,禁止任何人进入或走出伦敦塔外墙。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心,伦敦塔的皇家卫队,也就是被人们称为beefeater的守卫一定会细心友好地送走每一位游客再关门的。

2016-1-11 11:30 

伦敦塔桥






无论是从泰晤士河哪边过来,进入伦敦塔前你一定不会错过伦敦塔桥的身影,这座拥有中世纪风貌的吊桥其实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桥身可开启供船只通过。据说这座桥在一次开启中还将正在桥上驶过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出访车队一分为二,迫使克林顿不得不在桥头停下望而兴叹。

2016-1-11 11:32 

伦敦西区



伦敦西区是富人区,是高品质的象征,能在西区定居是许多在伦敦打拼者的梦想,有一句话说得最好:“west is best”。西区也是游客最密集的区域,皇宫、剧院、博物馆、大本钟、大片的绿地公园都在这里,英国的传统和历史也都在这里。
西敏寺

之前说到控制伦敦塔便可控制全国,这玄机就在西敏寺,西敏寺是英王的加冕地,所以控制军事要塞伦敦塔就能控制西敏寺,从而控制整个国家。西敏寺始建于忏悔者爱德华时期,距今将近2000年的历史,从那以后几乎所有的英王均是在这里加冕的,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
十几岁的爱德华五世继位不到两个月就在去西敏寺加冕的途中神秘失踪,据传遗骸就在伦敦塔内被找到,幕后黑手便是篡位的摄政王;
而爱德华八世便是《国王的演讲》里特别不靠谱的哥哥,因为要迎娶一位离过两次婚且当时还是有夫之妇的女士,而在继位后1年内退了位。这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国王在退位演讲中有这么一句:“I have found it impossible to carry the heavy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and to discharge my duties as King as I would wish to do, without the help and support of the woman I love.”(如果没有一个我爱的女人在身边给予我帮助和支持,我觉得我不可能担负起国王这份沉重的职责,所以我选择放弃王位)我们不知道这般靠谱的词句是不是真的出自他手,但这段故事早已传成佳话。
        除了加冕礼外皇室的婚礼也经常在这里举行,比如最近一次的凯特王妃的婚礼,而戴妃的婚礼则是在伦敦另一座重要的大教堂举行的。同时西敏寺也是很多君主的安葬地,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怕皇帝们寂寞,在西敏寺里出现了“诗人角”,安葬了许多文人墨客,再后来在“诗人角”下葬变成一种皇家荣誉,诗人、剧作家、科学家、将军等等其中最杰出的人物很多都安葬于此,比如:达尔文、牛顿、丘吉尔、狄更斯……这也使得这座皇家陵园声名大噪。
大概西敏寺的故事总也是讲不完的,因为它就好像英国皇室的龙脉承载着整个英国的历史。

大本钟和西斯敏斯特国会大厦








西敏宫紧邻西敏寺,是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两院的所在地。工业革命后,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英国几乎引领整个欧洲长达1个世纪之久,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便源自这里。从东侧国会广场经过时,偶尔能看见身着盛装出入西敏宫的绅士与贵妇,想来也都是些大人物吧,同时这里也是欣赏大本钟的好位置。

我们最熟知的大本钟坐落在西敏宫最北端,虽然大本钟是现在我们对整个钟楼的称呼,但实际上大本钟原本指的是钟楼里5座报时时所敲响的那个钟的其中一座,而名字是由当时监制此钟的大个子BEN而来。最早的大本钟重达17吨,但没过多久就被敲坏了,后来的大本钟是13吨,启用之初没多久也被敲坏了一点,后来经过研究,工作人员改用了把小一点的锤子同时换了个角度继续敲,这一敲就敲到了今天。也正是这不完美的音色成就了大本钟的独一无二,它不停歇的钟声就像这个城市的心跳一般重要。

2016-1-11 11:34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