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区走街串巷就像在北京逛胡同一样好玩,寻访隐秘在巷子深处的地道小吃、发现冷门景点永远是旅行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如果走累了,中午时分带上你的香肠卷或牛肉馅饼,找个阳光明媚的广场席地而坐,和本地人一起吃个简单的午餐,也是好不惬意。对了,在英国怎么能不去酒吧坐坐呢?如果只知道晚上去酒吧买醉那就太不英国了,英国人是从早晨起来就开始喝酒的。在茶馆、咖啡厅出现以前酒馆就是英国唯一的社交场所,再加上撒克逊民族豪爽的性格,酒馆的生意从来就不用愁。白天任意什么时间,随便找家街边的小酒馆,点上一杯杜松子酒或英国黑啤,和当地人一起聊聊伦敦芝麻蒜皮的小事,这不就是伦敦人的生活吗?
现在宽敞的街道、联排的房屋、干净的市容、往来衣着讲究的路人,随便在哪条街上走走你都能很快爱上今天的伦敦。不过真正造就现在伦敦时尚优雅外貌的不仅仅是高度发达的国力这么简单,连伦敦人都不得不承认造就伦敦如此风貌的其实是伦敦历史上的几次大灾祸。 历史上伦敦也是个多灾多难的城市,单疾病方面就发生过黑死病、大瘟疫、霍乱、毒雾等等一系列大规模灾害,一方面它们给予人们沉重的打击,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正是这一系列灾害的发生才使伦敦拥有了今天都让我们汗颜的下水系统和永远梦寐以求的蓝天白云。 而在众多大灾大难中,对伦敦意义最深刻的一定是1666年的一次大火(Great Fire)。 大火起自布丁巷的一家面包房,位于老城区的中心,由于女仆忘了关烤炉而引起了可怕的火灾。伦敦当时的建筑均以木结构为主,结果这一下就烧了4天之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大概就像现在的911一样,刹那间自己熟悉的街道、房屋一下化为乌有,连50公里外的牛津都能看到熊熊的火光,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般的噩梦。最终大火导致伦敦损毁面积达到五分之四,市民流离失所……1600年间建立起的伦敦城4天之内付之一炬,但伦敦没有消失。 新的伦敦城如凤凰涅槃般在大火中孕育而生的,设计师规划了一个恢弘的罗马式城市,有宽广笔直的大道和整齐高大的房屋,而且这次采用了以石头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重建后的伦敦焕发出新的光彩,很快石质建筑也普及到了其他城市,比如现在还保持了当时原貌的爱丁堡。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伦敦是18世纪又在这些基础上添加了大量成排的台屋而形成的样子。
圣保罗大教堂
在这次重建中最重要的建筑物莫过于圣保罗大教堂,正面门楣上用拉丁文书写的“we will rise again”寄托了当时一代人的希望。300年后,德国大面积轰炸伦敦时,奇迹般幸免的圣保罗大教堂又成为那一代人心中希望与坚持的象征。虽然西敏寺在英国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圣保罗大教堂才是伦敦人的精神支柱。
|